社會統籌基金支付比例
551元至5000元 5001元至10000元 10001元至22000元
職工 退休人員 職工 退休人員 職工 退休人員
75% 80% 80% 85% 90% 95%
2004年冬,縣社會保險局,又出臺了對職工的高血壓、風濕病等五類病進行醫療補助政策。對通過縣醫院鑒定為五類病的教職工進行補助,規定五類病的醫療費用在1500元范圍內,按60%進行補助。
教師退休制度:1956年1月起,學校實行教職工退休制度,教職工男60周歲,女55周歲可退休。
1998年(nian)(nian),縣(xian)政府規定:教職工(gong)(gong)男(nan)工(gong)(gong)齡滿30年(nian)(nian)或年(nian)(nian)齡55歲,女工(gong)(gong)齡25年(nian)(nian)或年(nian)(nian)齡50歲就可(ke)退(tui)休(xiu)(xiu)。至2002年(nian)(nian)自動停止執(zhi)行。仍執(zhi)行原標準。實際情況是:教職工(gong)(gong)男(nan)57歲,女53歲就可(ke)退(tui)休(xiu)(xiu)。教師(shi)退(tui)休(xiu)(xiu)政府發(fa)給(gei)(gei)建(jian)(jian)房費(fei)(fei)(fei)等補(bu)助(zhu),家住農村教師(shi)發(fa)給(gei)(gei)建(jian)(jian)房費(fei)(fei)(fei)。1983年(nian)(nian),徐雪瑩老師(shi)退(tui)休(xiu)(xiu)發(fa)給(gei)(gei)建(jian)(jian)房費(fei)(fei)(fei)600元(yuan)(yuan)。后建(jian)(jian)房費(fei)(fei)(fei)和建(jian)(jian)房補(bu)助(zhu)費(fei)(fei)(fei)共計3300元(yuan)(yuan)。
撰稿(gao):何(he)偉(wei)仁
第七章
學校教育經費
第七章 學校教育經費
第一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前的教育經費
清代書院的辦學經費來源于官紳民眾的捐助,學田的租糧收入與學糧和現金貸放利息。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知縣蘇泰捐俸買草湖臺壩田地,每年獲租糧7石有余,嘉慶二年(1797年)知縣明福,恩光先后將荒山早地百余畝租給農戶耕種,每年租糧150石,每石折錢1200文。用于書院建設。道光二年(1822年)知縣,顏廷彥俸銀600兩,募捐2000多貫,購地建書院,余錢1500貫貸放生息,每年獲利180多貫,署理知縣許乃谷捐錢100貫,發高生息供書院費用。
民國初期沉國襲清制,學校無固定經費,在學糧和所增糧中開支。民國32年(1943年)甘肅省政府將田賦附加糧改稱為“公教糧”用于支付學校經費與教師工資,學校經費和教師工資始有定額,小學教師每人每年小麥2石折300斤。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教育經費
一、財政撥款
中華人民共和同成立后,教育經費主要包括事業費和基本建設費兩大類。自1950年起學校教育經費全部由財政撥付。
政府所撥的事業費中包括個人部分(工資、福利等)和公用部分(公務費用、業務費用等)。1963年張掖地區文教衛生局下達《張掖專區教育經費開支的通知》,規定了小學公務費(包括取暖費),每生每學年2元的撥付標準,此標準一直執行到1989年,新的學費標準出臺,1989年后,公務費下撥逐漸減少,至20世紀90年代初,實際學校公務費下撥已自行廢止,學校公務費用由學校收取的學費等項目予以補充。
歷史以來學校上撥教育經費一直在增長,1981年44307.01元,到2004年達1241958元,增長了近2倍,但教育經費的增長大多用于支付教師工資的增長,特別是到20世紀90年代初以后,上撥學校公用部分的經費減少。1961年上撥公用經費2190.64元,1993年只有473.02元,1997年后上撥公用經費實際以停撥,上撥教育經費616112.20元,全部用于支付教職工工資。學校公用經費完全由學校自籌,學校收費項目增多,學生家長負擔較重。2005年春,學校執行“一費制”(既按省上規定的標準一次性收取費用,之后不再收費),學校收費大幅度減少,加之1999年到2002年,期間學校基礎建設欠款較多,公用經費較緊張,只能勉強維持日常開支。
山丹縣東街小學1981——2004年上撥教育經費情況統計表
單位:元
項目
數量
年份 上撥經費
(元) 其中 基建費
個人經費
(元) 占總
% 公用經費
(元) 占總
%
1981 41475.8 2831.3
1982 51839.8 17896.8
1983 50550.6 4701.4
1984 56595.3 4774.4
1985 72341.2 14474.3
1986 88618.1 6081.6
1987 95206.5 15788.1 10000
1988 123547.4 9160.5
1989 198868.9 1858 311000
1990 175356.9 5812
1991 19220.9 8931
1992 236064.3 3836
1993 294090.2 473
1994 443851.4 0
1995 500480.2 0 40000
1996 590682.3 23371
1997 616112.2
1998 580437
1999 626714
2000 731284
2001 876259.1
2002 1262303
2003 1284422
2004 1241958
二、學校基建投資
學校基本建設投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所不同,學校基建投資大致分為幾個高峰時期。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學校處于“先恢復和維持現狀,再逐步改造,穩步前進”時期。學校校舍十分破舊,1953年政府投資(投資金額無法考證)修建教室兩棟,辦公室兩棟。
1954年2月11日(農歷正月初八)早晨8時,山丹發生了7.3級大地震,除1953年修建新校舍外,其余校舍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壞。1954年4月,政府撥款(數字不詳)修建教室8棟,共16個教室,面積1280平方米,修建圖書室一座120平方米,辦公室一座約120平方米,修建教職工宿舍、廚房、飯廳共36間720平方米,另外還修建了60平方米的露天舞臺。這是建國后政府第一次規模較大的基建投資,其后,1963年9月,張掖專區文教科撥款1.9萬元,學校在原有教室的東西兩頭續建教室,并對原山丹農業大學的教室和宿舍進行了改建和維修。
1964年張掖專區文教科又撥款0.6萬元,學校維修教室100多平方米。
1965年7月,山丹縣文教衛生局分配給學校維修費500元,用于學校圍墻維修。
1966年6月,張掖專區文教科調撥教育經費補助1200元,學校全部用于修建和維修。
20世紀70年代,全區教育基本建設投資較少。學校基建經費撥調較少,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學校基礎建設投資步入了又一個高峰時期。
1986年6月,山丹縣文教衛生局撥給維修費7000元,學校維修圍墻300多米。
1987年7月,山丹縣教育局撥給基建費10000元,學校維修教室9座。
1989年3月22日,學校部分教室塌陷,在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馬駐丹廠礦企業,全縣干部職工和全縣各界人士共捐款14萬元。省地縣財政部門共撥款44萬元,于1989年6月15日動工修建,1990年5月30日峻工。歷時一年修建教學樓一幢,建筑面積1294平方米,修建職工宿舍563平方米,廁所160平方米。這次基建投資規模大牽動了全社會,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教育事業的的關心和支持。其后學校基建投資較少,1995年,山丹縣教體局撥款40000元,學校在東北角,舊教學大樓東側修建辦公用房和教室共400平方米。1995年學校集資修建教職工住宅大樓,共投資2569165.44元,建筑面積4346平方米。上級財政部門每套住宅補助9000元。1998年,學校投資163萬元,建成有電腦37臺的微機教室(后樓舊微機室)。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世紀之交國家對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學校基建投資又進入了一個高峰期,1999年學校被確定為“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項目學校”,同年6月,義教工程項目投資200多萬元,縣政府撥款80多萬元,開始興建教學大樓,教學大數于2000年8月交付使用。新教學大樓建成后,學校又多方籌資,加快了學校綠化、美化的進程,投資185000元在新教學樓東側修建了20多米的文化長廊;投資29000元建成了假山一座;投資16000元種植了草坪1400多平方米;投資25多萬元降低了新舊教學樓間的臺地,建成了操場和看臺。另外還種植了各種樹木近500多棵。大規模的投資建設使學校已改變了過去破舊不堪的面貌,一躍成為花園式學校。
2002年3月學校投資32萬多元,購置微機54臺,建成了高標準多媒體教室、多功能教室、中心控制室和教師電子備課室,聯通了天網、地網和校園網絡,達到了“四室三`網”的標準,學校成了張掖地區“信息化花園式學校”。但由于投資規模大,學校也因此負債近17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