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何偉(wei)仁
學校大事記
學校大事記
中華民國以前時期
明正統五年(1440年),衛都指揮王斌,在城東南隅建山丹衛學,是為東街小學前身,十三年都御史馬昂重建,成化四年(1468年)和弘治十五年(1502年)都御史徐建章和劉璋曾先后修繕。
清乾隆二年(1737年),知縣祁安期,在縣城東街建山丹書院。十六年,知縣李復發維修擴建,改易名為仙堤書院。五十七年,知縣明福,在勝利街北文廟東側建成新校舍,改稱書院為龍峰書院。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知縣蘇泰捐俸買地獲租糧助學。
嘉慶19年,知縣楊鼎,鄭長 捐銀辦學。
道光二年(1822年)知縣顏廷彥,在城東南隅重建書院,仍名為仙堤書院,并捐俸銀600兩,募錢200多貫,民眾捐銀3200兩。
道光九年(1829年)署理知縣許乃谷捐錢100貫,發高生息供書院費用。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仙堤書院更名為高等小學堂,改造校舍,增添設施,設禮堂,講堂及圖書室等。
中華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學校改高等小學堂為高等小學校。
民國7年(1918年),教育部頒布了《高等小學施行細則》40條,課程中有修身、講經、詩經課。
民國11年(1922年),政府改革教育,頒布了《壬子學制》,學校稱為山丹縣第一高等小學校。
民國12年(1923年),學校推行班級授課制,并在國語中推行注音符號,以矯正學生方言,教法沿用“注入式”教學,后采用“五段”教學法。
民國15年(1926年),修身課改為公民訓練課。
民國17年(1928年),小學先后開設童子軍訓練及黨義(三民主義)等課。
民國19年(1930年),學校對教員的任課時數有了明確的規定,教員除講課外,開始負責學生作業批改。
民國28年(1939年),各鄉捐資建校,縣區內鄉中心學校相繼建立,學校又更名為龍峰鎮中心學校。
民國29年(1940年),我縣舉辦第一屆小學生運動會。學校參加了比賽。
民國32年(1943年),甘肅省政府將田賦附加糧改稱為“公教糧”用于支付學校經費與教師工資,學校經費和教師工資始有定額。
民國34年(1945年),學校改稱為中心國民小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
9月,縣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學校,學校更名為大東街小學。
是年,學校實行“四二”制。
是年,學校取消了民國時期的“公民”課,改設思想品德課。
1950年
校址由現公安局所在地遷入縣衙內(現校址)。
是年,政府派張應鳳任校長,是解放后學校第一任校長。
同年,教育部頒布“小學教師教學科目,及每周教學時間表”,學校政治課不再單設,貫穿于各學科之中。
同年學校貫徹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進行“五愛”教育(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
是年起,學校教育經費全部由財政撥付。
是年,教師楊生庭捐糧數石,用于支持學校教職工的“薪糧”。
同年,學校因校舍緊張,低年級實行“半日二部制”教學。
1951年
為配合鎮壓反革命,土地改革運動,學校師生排練了《白毛女》、《血淚仇》、《兄妹開荒》等大型劇目。為支援抗美援朝活動,到街頭演出。
同年起,學校設“半年級”,是學校學前教育的前身。
4月,團縣委派人到學校組織發展了少年先鋒隊組織,是全縣第一所有少年先鋒隊組織的學校。
1952年
8月,省政府提出了有關整頓小學方案,學校制定了有關成績考核,學籍管理等制度。
同年,學校進行“五年一貫制”學制試驗。
是年秋常正任學校校長。
是年,將《國語》改為《國文》。
是年,學校配合宣傳《婚姻法》排演了反封建婚姻宣傳劇目《兩家春》等。
1953年
政府撥款6000余元對學校進行改建,修建了二棟教室。
是年2月,縣文教局確定東街小學為重點學校,進行了一、三年級和二、四年級復式教學試驗。
9月,學校學習蘇聯教學經驗,開始“啟發式”教學等新方法,其后學校建立了教研組織結構,成立了高、中、低年級教研組。
同年,學校推行了“五級計分制”。
是年,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山丹縣東街小學支部成立。
是年春,政府投資修建教室兩棟,辦公室兩棟。
1954年
2月11日,山丹發生地震,校內房舍大部分倒塌或傾斜。同年5月起政府投資修建了校舍8棟,宿舍十多間,有伙房、飯廳、茶爐房等。
5月,楊文富任學校校長。
11月,根據有關規定,學校開始向學生收取學費,每生每期0.5元。
同年,學校推行“五級計分法”。
1955年
2月,學校推行教育部頒布的《小學生守則》。
5月,張銳任學校校長。
是年,學校增設《手工勞動》課。
1956年
1月起,學校實行教職工退休制度,男60歲,女55周歲可退休。
3月,教育部頒發了新的教學計劃,縣文教局把東街小學作為試點。
是年,學校響應共青團中央倡議“小五年計劃”活動。在學生中進行了種樹、種花、美化校園,“勤儉辦學”活動。
1956年起至1958年每年春天學校師生都在南湖拐壩灣或北山灘進行建造“綠化長城”活動。
1957年
2月,張銳校長參加了全省優秀教師代表會議。
8月至1958年4月,反右斗爭,學校副校長楊生庭等教師被劃為右派勞教。
是年,根據省教育廳決定,增設《周會》、《勞動》課。
1958年
“大躍進”,全校中高年級師生支援大煉鋼鐵,每天下午到鋼鐵廠揀焦碳、砸礦石。
是年,勞動課正式列入學校教學計劃。
是年,學校開展了“滅四害”活動。
1959年
是年,學校有教職工50多人,學校班級數達25個。
1960年
國民經濟遭受嚴重困難,學校人數有所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