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跑道
聚氨酯塑膠跑道是六十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體育設施。最早由美國明尼蘇達采礦制造并在1961年用聚氨酯鋪設了第一條塑膠跑道,使運動員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自此以來,體育界認為:聚氨酯塑膠跑道是世界運動設施技術進步的標志之一。近幾十年來,隨著世界各國運動員競技水平和競賽成績的不斷提高,競賽激烈程度不斷加大,對有利于提高競賽成績的塑膠跑道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嚴格。
我國應用塑膠跑道的起步較遲。直到七十年代才成功研制了有顆粒塑膠跑道,但是二十多年來一直未有較大的進展。到目前為止,除了用于國際比賽的場地外,95%以上的運動場跑道仍然是煤渣跑道,既不利于運動員的日常訓練和競賽水平發揮,又易造成體育環境的污染。
隨著世界體育運動的發展,國際田聯最近明確規定:“凡舉辦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世界杯賽和國際田聯承認的各項比賽,只準在國際標準的人工合成跑道上舉行。”國家體育總局規定:“運動場至少10年要翻新一次”,全國運動場地面臨更新換代的階段。為了體育競技成績的提高和全民健身運動的推廣,大力發展塑膠跑道將成為我國體育場地改造的當務之急,但由于體育運動對運動地面的質量要求非常高,其技術指標有別于道路施工設計規范,而目前國內尚未有該行業的施工設計規范,因此,為運動地面的設計者和施工者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議題——如何進行塑膠運動場地的設計與施工。
1.塑膠運動地面基層的結構組成及技術要求
根據國內外的體育競技項目要求,目前常用的塑膠運動地面有田徑場、羽毛球 場、乒乓球場、網球場、排球場等,但是無論是哪種運動,地面除了要按相關的體育標準進行平面設計外,還要滿足適用性、耐久性、經濟性的要求。
國內的塑膠運動地面的用戶主要有:教育院校、體育運動系統、社區配套設施等,也就是說運動面可分為專業性的和非專業性的。專業性的運動地面對基層結構 要求嚴格,一般參照當地高層級路面的基層做法,只是結構層的厚度稍作調整;非專業性的運動地面的基層一般參照當等級公路的輔路設計標準進行設計,也是對其結構厚度進行適當的調整。
塑膠運動地面由排水系統層和結構層組成,而它的結構層與市政道路的結構層較為相似,兩者都是由墊層、基層、面層組成。塑膠運動地面遍布全國各地,由于各地的氣候條件、地理環境、材料資源狀況不一,不同的地域選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施工方法,但無論采取何種設計均要滿足使用要求,達到經濟、耐久、適用的目的。
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氣候溫暖、潮濕,新建專業性的體育場地多采用原土路基,即在原地的基礎上其進行排水、碾壓、挖、填處理,在滿足95%壓實度的要求后作為運動地面路基:墊層多30cm厚的級配砂礫層和15cm厚的水泥石屑穩定層組成:基層由厚度為6cm的中顆粒改性瀝青混凝土和厚度為4cm細顆粒改性瀝青混凝土組成。若該運動場為非專業性場地,瀝青混凝土的厚度可使用5cm中顆粒和3cm細顆粒組成;但是也應選用有盡有非改性瀝青油,保持穩定性。對于改建的運動場地可視原基礎的狀況直接鋪設水泥石屑穩定層和瀝青混凝土基層。在我國的北部地區,冬季與夏天溫差大,為防止凍溶破壞。要新建專業性的運動場地就要以20cm以上的灰土層作為路基;由于北部地物理環境及資源特點,選用石灰、粉煤灰砂礫合料作為運動場的墊層,厚度一般定在15cm-20cm:基層同樣由中、細兩層瀝青混凝土組成,但無論是否用于專業性的比賽場地、非專業訓練場地瀝青混凝土一般均采用改性瀝青油,以保證塑膠面層與基層的貼結牢固。對于改建的運動場地可先對原有基礎進行土工檢測后然后進行合理利用,減少結構厚度,降低工程成本。
由于塑膠運動地面對平整度、坡度的要示非常嚴格,如跑道的橫向坡度不大于1:100,縱向坡度不大于1:1000,籃球、網球場的橫向坡度不大于1:1000,縱向坡度不大于1:3000等,而塑膠面層相對比較薄(跑道面層為13mm,籃球場面層為8mm,網球場面層為3mm);所有的運動地面的平整度用3米鋁合金尺檢查要在3mm范圍內才為合格,合格率在高達95%該運動地面才合格,因此在基礎施工過程中加大了技術難度。